打破行业惯性:一场颠覆传统的设计革命
项目初期有许多业主面临两难的困境:原本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看似 "稳妥",却暗藏钢材浪费与工期冗长的隐患。新天地钢构技术团队在调研业主需求和设计方案后,发现了一个重大"问题”—— 厂房仅需单层作业空间,顶部荷载需求可以轻型化,为什么还要用传统的"笨办法”?
"采用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,替代现在的多层框架设计,钢材用量减少 30%。”新天地钢结构董事长董建华亲自带领团队研究后提出了颠覆性方案。这样不但节省成本, 效率还得到了跃升,工期从 180 天压缩至 135 天,提前 45 天交付。
这场 "减法" 的核心,是将 "安全冗余" 转化为 "精准力学计算"。依托多项国家级专利的异形节点连接技术,新天地钢结构成功攻克了网架结构应用中的难题,让 "用更少材料实现更强支撑" 的设想成为可能,为客户减少了上百万的成本。
用户思维:从 "多赚钱" 到 "算总账" 的价值重构
"宁可自己少赚点,不让客户花冤枉钱"—— 这不是营销口号,而是新天地钢结构的行动准则。在像大连电磁这样的项目中,团队做了令很多人费解,甚至是 "赔本"赚吆喝的事:
设计前移:化身客户 "智库"
组建跨学科团队(工艺工程师 + 物流规划师 + 结构专家),提前介入客户产线的规划。通过模拟设备布局、物流动线,优化厂房柱网间距与净空高度,避免后期改造成本超支。
全周期算账:跳出 "一次性报价"
运用成本核算模型,向业主证明:单层网架结构方案初期造价不但更低,更可节省后续的运维成本(防腐、检修频率降低 50%),综合成本较原方案大幅下降。
主动让利:用商业魄力换长期信任
短期来看,为客户节省成本似乎不符合企业利益;但长期来看,良好的口碑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。因此,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,新天地钢构换位思考,把客户当作朋友,主动以 "真金白银" 的让利!
绿色智造:每吨钢材背后的时代命题
作为节能减排目标的践行者,新天地钢结构使用动态荷载分析系统,将设计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,让每一寸钢材都物尽其用;从每一个项目出发,为环保助力。例如,大连电瓷项目较传统方案减少钢材使用 1700 吨,相当于少排放 5355 吨二氧化碳。(数据来源: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换算标准)
大连电磁厂房省下的不仅仅是钱,更是中国智造从 "规模扩张" 向 "精益创造" 转型的缩影。新天地钢结构用行动证明:技术创新是为了解决方案的精准度,商业价值不等于利润最大化,而是客户需求的最大化。 当越来越多企业像新天地钢结构这样,把 "客户省下的钱" 视为最高口碑,中国制造业的质量革命、效率革命、动力革命,正迎来更深刻的蜕变。
本文知识拓展
- 网架结构是由杆件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网状空间结构,通过节点球实现三维受力,具有荷载传递路径短、分布均匀等特点。
- 跨度无极限:单跨最大可达 120 ,远超传统框架的 30-40 米限制
- 自重轻 30%:钢材用量较框架结构减少 30%(本项目从 5700 吨降至 4000 吨),基础荷载同步降低。
- 抗震性能优:通过动态荷载模拟系统,可抵御 8 级地震及 12 级台风,安全系数极高。
- 施工效率高:模块化预制 + 现场拼装,工期较传统工艺缩短 45 天(本项目从 180 天压缩至 135 天)
网架结构应用场景拓展
除工业厂房外,该结构已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,交通枢纽,展览中心等。
为什么选择我们
新天地钢结构"以精准解构需求,重构价值链条”为核心理念,在二十多年的历程中沉淀下许多成功经验。我们建立了覆盖空间网架结构、大跨度空间桁架、多层框架结构、模块化钢结构等的全场景解决方案:针对不同项目的荷载需求、使用周期、和环境条件精准匹配最合适的技术路径。
我们深知,真正的「赚钱」不是材料的简单买卖,而是成为客户需求的共建者。从工业厂房的轻量化设计到公共建筑的地标性结构,我们始终贯彻"为客户提供精准的需求匹配”。